少年儿童模仿力强,他们常常模仿爸爸、妈妈和老师;少年儿童想象力强,他们能从一个洋娃娃身上想象出许多故事来,而且还会一边玩一边说,像剧中的独自。他们在玩"过家家"的游戏中扮演小妈妈、小爸爸、小老师和小阿姨;他们在玩捉坏蛋的游戏中扮演警察和坏蛋;他们在玩动物故事的游戏中扮演小狗、小猫、小兔和坏狐狸等等。其实,这些游戏,就是少年儿童最初级的、最原始的演戏活动。
针对少年儿童爱模仿的特点,学校开展戏剧活动,是对少年儿童进行美育教育的一种方式。
什么是戏剧?我们给戏剧下一个定义:戏剧就是由活人(演员)当场、当众扮演角色和故事,与观众直接交流的语言和动作艺术。
戏剧可以容纳极其丰富的内容。有人说,戏剧是反映自然的一面镜子。其实,这面镜子所反映的就是社会,具体地说,就是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
一个小小的戏剧舞台,宽不过十多米,深不过十来米,高不过十几米。就在这小小的天地里,仅花了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就能演出纵横万里,感天动地,震撼人心的英雄壮曲、儿女深情和校园轶事。这是很奇妙的事情。
其实,戏剧舞台上发生的一切都不是生活本身,而是对生活创造性的反映。与生活真实相比,它只是一种严格的摹拟和再现生活的戏剧样式。既然是这样,那么,戏剧为什么会那么感人肺腑呢?那就是因为,在一个好剧本的基础上,加上演员表演的真实和技巧上的高超的缘故。演员用自己真实的、活生生的、作为人的热情和情感去体验剧中人的情感和精神生活,然后再用高超的表演技巧传达给观众,所以观众就会觉得戏剧里的一切都是真实的。
我们这里所要介绍的是儿童戏剧,适合儿童演的。这种剧一般情节比较简单,学校和班级都可以演,也叫做校园戏剧。
这种校园戏剧一般只有一个主要事件,以这个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结束为全剧的结构。在一幕场景中展开戏剧的矛盾冲突,展现生动的人物形象,反映一个明确的主题。
在这里要说明的是,儿童戏剧与成人戏剧稍有不同。成人戏剧分为四大类,即歌剧、舞剧、话剧和戏曲,而儿童戏剧的分类却是:儿童小话剧、儿童小歌剧、小童话剧和儿童快板剧等。
一、儿童剧的种类
①儿童小话剧
什么是话剧呢?话剧就是说话的戏剧。话剧是从西方传入东方的,但西方人并不把话剧叫做话剧,而就叫做戏剧。所以现在看来,"话剧"这个词儿,是中国人发明的。儿童话剧为什么前面要加一个"小"字呢?恐怕有"话剧短小"的意思;还有"小孩演的"的意思吧!
那么,什么叫儿童小话剧呢?概括地说,它就是以简单的台词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样式,篇幅短小,矛盾冲突单一,表演接近生活化。
现在,有些先进国家的儿童剧已有了辉煌的成就,他们把儿童剧当做教育工具,用儿童剧来教育广大的儿童。当然,在教育的同时也应当注意儿童情趣,应该寓教于乐,否则,孩子们是不会喜欢看的。写话剧也应该注意这些。
中国40年代时,有一些小学就演过董林肯先生写的话剧《小主人》。这个话剧写的是有几个小孩在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下,失去了父母,成为孤儿,流落街头;写小学生们义演、义卖玩具,救济难童。演出当中,后台配有童声独唱,歌词的最后喊出"救救孩子"。看后,真是感人心弦,催人泪下。
再有,当代儿童剧作家于德义写的《迷宫历险》也很有新意。这个儿童剧写的是五个孩子突然神秘地失踪了。他们的命运牵动了千家万户的心......这五个孩子究竟上哪去了呢?原来他们被困在迷宫般的山洞里找不到出口。为了寻找出口,他们研究对策;为了寻找出l3,往日的冤家对头重归于好漫长的6天6夜过去了,食物已全部吃光了,该怎么办呢?这五个生活在糖罐里的幸福孩子,在这险恶的困境中,在这生死的关头,他们的品德、友谊得到了极其严峻的考验。这个儿童剧,采用了时空交替变换、意识流和梦幻等手法,非常吸引小观众。看后,能教育小观众如何去对待友谊和生活。这个儿童剧有两个特点:一是戏剧背景新奇,溶洞迷离曲折、奇峻怪异,让小观众看了觉得"够味儿"。第二是具有浓厚的惊险色彩使剧中的人与自然,人与人的矛盾冲突显得更加紧张。
②儿童小歌剧
儿童小歌剧是以歌唱为主,又与诗歌、舞蹈等多种艺术手段相结合的戏剧样式。也可以说它是以歌唱为主,以少量舞蹈来叙述故事表达人物思想感情,有时也夹有少量对白的戏剧样式。歌剧比话剧更多一些诗情画意和音乐成分,情节更加集中,结构更加严谨。
儿童小歌剧必须富有儿童情趣,我们说的儿童情趣就是儿童独特的志向趣味。有的人认为儿童情趣就是喜剧性,就是逗乐子。这种理解范围就狭小了。其实,儿童情趣应该包涵儿童的喜、怒、哀、乐各种色彩的感情。只不过,他们的喜怒哀乐的感情内容与方式和成年人不一样罢了。
60多年前,中国儿童歌舞剧的创始人黎锦晖先生创作的儿童歌舞剧《小小画家》就很有特点。这个歌舞剧的内容是:一位母亲,请了三位家庭塾师教自己的独生子读经书。一天,这个独生子正跟邻居的小朋友玩游戏,玩得正高兴时,.被他的母亲叫去念<千字文>、《百家姓》了。他不爱念,跟母亲辩论、耍懒。后来,三位家庭塾师来了,他倒睡着了。他的小女朋友推醒他家庭塾师叫他背书,他请小女朋友提示,还是背不下来。便干脆乱背一气。家庭塾师们很生气,轮流教训了他一番突然,三位家庭塾师发现了小女孩,便追出去了。他又睡着了。三位家庭塾师回来时,看见他的书桌上有几张画,以为是名家画的。但是中间夹了一张三位家庭塾师的画像,使他们非常吃惊。他们便讨论这些画是不是这位独生子画的邻居家的小朋友又来了,这位独生子又在画画,他还边唱边画。这时,三位家庭塾师又来了,他们看见了,证实了他是一个很有天才的小画家。于是便因材施教,鼓励他用心学画,希望他成为一个小小画家。
《小小画家》是黎锦晖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技巧上结合得较好的代表作。这部歌舞剧,运用幽默诙谐的情节,抨击了封建教育制度,鞭笞了旧教育制度对儿童心灵的摧残,呼吁教育要改革,要因材施教等等。
这部歌舞剧,在艺术上也很有特色。邻居的三个孩子,分别戴狗、猫、鸭的面具,模仿狗、猫、鸭的动作和叫声;他们与小画家对唱猜谜歌,生动活泼。家庭教师三人也各具不同的性格,在围着教训小画家时。唱词都采用短促有趣的节奏,加强了幽默的讽刺·
感。
40年代,北京的一所小学里就演过《小小画家》。麻烦的是,钢琴还要搬到后台伴奏,不像话剧那么方便。记得,当时演小画家的演员偏偏画画不好,导演只好请美术老师用粉笔淡淡地在黑板上画了许多小动物,好让演小画家的演员在台上照着黑板上的样子描着画。当时,下面的观众都没看出来,都在台下夸奖说:"哇,这个小演员画得真好。"
这个歌舞剧演完后,轰动了全校。同学们都在下面唱:"我的名字也叫狗,狗就是我,我就是狗。"至到现在,40多年过去了,这两句歌词,当年的同学们还会唱。可见当时这个歌剧对孩子们影响有多大。
③小童话剧
小童话剧是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花草树木、飞禽走兽以生命,展现优美童话故事的戏剧样式。比起话剧与小歌剧,童话剧的歌舞成分,魔幻手法,更富有诗情画意。例如任德耀写的《马兰花》,就是一个优美的童话剧。剧中的人物除了王老爹、妈妈、小兰和大兰外,还有猫、小松鼠、喇叭花、狗尾巴草、马兰花、树公公、兔子姐姐、兔子妹妹、梅花鹿妈妈、鹿娃子、猴子和小鸟。都是些童话中的人物。这个童话剧写的是:王老爹掉进了大坑里,被花神马兰花救了。王老爹要谢他,花神马兰花说,你不要谢我,如果你愿意的话就把你的女儿大兰和小兰嫁给我一个。王老爹说,我回去问问她们。临别时,花神马兰花递给王老爹一朵神花,说道,如果你哪个女儿愿意嫁给我,就将这朵神花送给她。王老爹回到家里,先问大兰愿意不愿意嫁给马兰花,大兰反问王老爹,马兰花富裕吗?王老爹回答说,他什么也没有,就他自己。大兰听了后便摇摇头说不愿意嫁给马兰花。王老爹又问小兰,小兰回答说,马兰花救了爹爹,我当然愿意嫁给他。于是王老爹就将那朵神花送给了小兰。不久,马兰花就和小兰结婚了。婚后小兰回娘家,带的礼物很丰厚。大兰见了非常后悔。这时,他们家养的猫就为大兰出了坏主意。犬兰拿走了神花,将小兰推进河里,自己装扮成小兰回家了。花神马兰花发现回家的小兰变了,很凶恶,不喜欢小动物便产生了怀疑。后来才知道小兰被大兰害了,在神花的帮助下,小兰从河里走出来花神马兰花终于又见到了小兰这部大型童话剧演出后,轰动了50年代的中国剧坛,而且还多次在苏联、口本和欧洲各国演出,使中国的儿童戏剧也能够跻身到国际剧坛上,为国争了光。
在校园里,就可以选择一些这样的童话剧来演,孩子们是会喜欢的。
④儿童快板剧
儿童快板剧是以快板形式说台词的戏剧样式。演员除了用快板的方式叙述台词外,还可以有话剧对白,形式比较活泼生动,舞台形式与话剧近似。演这种剧更能锻炼孩子们的Vl语表达能力,使他们Vl齿清楚,说话流利。
⑤儿童朗诵剧
儿童朗诵剧是诗剧的一种,是以诗体和韵白写成的剧本。朗诵剧经常与人物雕塑造型结合表演。可把剧中的事迹分成若干片段,每一片段凝聚成一个画面,由演员扮演各个角色组成一组群像般的雕塑造型,每个片段换一个造型。可以由一人或多人在旁边朗诵叙说。这么演比较容易,效果也比较好。胡景芳写的《雷锋叔叔帮助我们找回了......》,就是一幕韵白剧,人物对话富有音乐美。
⑥儿童哑剧
? 《凭缬纸心纾且远骱捅砬槔幢泶锞缜椋辉市硭祷暗南肪纭Q菰钡拿娌勘砬楹托翁宥鞫急匦爰瓤湔牛萜鹄春苡杏哪小Q凭缈捎靡衾职樽啵鞑槐叵裎璧改茄琶蓝挥诮谧喔小@纭栋宓噬系亩ぷ印?见118页)就是一个很好的哑剧。
⑦儿童活报剧
活报剧就是"活的报纸"的意思。它是一种能即时地反映校园中或社会上时事的戏剧。这种剧的人物大都富有漫画式色彩,可以讽刺校园和社会上的不良现象。这种剧活泼幽默,孩子们喜欢看。
⑧儿童独角戏
儿童独角戏是由一个演员扮演的戏剧。这种戏完全是依靠演员和假设的不存在的对手互相对话或交流感情的戏。
⑨儿童小戏曲
儿童小戏曲是采用戏曲的虚实结合的假定性手法来结构剧本,运用戏曲曲牌来填写唱词的戏剧。可以反映校内外的生活。演这种戏难度较大,但是它可以使学生了解祖国的文化遗产,并具有这方面的审美能力。
二、儿童剧的创作
我们上面说的儿童剧其实就是学校剧,也叫做校园剧。那么,什么叫校园剧呢?校园剧主要是指在学校开展的非职业性的戏剧活动。这种剧是在学校排练、在学校演出的。参加活动的主要成员是学生、教师,有时还可以邀请会演戏的家长参加。选择剧本,筹划排练,确定演员以及布景、服装、道具、化妆:灯光、设计制作等等,主要由学生承担,不过在小学,还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来完成。
此外,少年之家、少年宫等组织的,由学生参加的戏剧活动也应算在校园剧的范围内。再有,少数专业剧团特地为学校或学区演出的戏也可以算在这个范筹内。
①选择题材
首先要选择那些最有儿童生活气息的素材,把儿童最熟悉的生活,通过舞台形象再现出来,让儿童感到这些事情就发生在他们身边,戏中的人物仿佛就是他们中间的"这一个"、"那一个",让他们感到很亲切,从而引起他们的兴趣。例如:《乒乓球桌的风波》(见70页)描写的就是学校中常见的一种现象。某学校的六年级只有一台乒乓球桌,课间时男女生都要打,于是发生了抢桌、占桌的事情,男女生发生了矛盾。后来六年级女生霁虹建议自立更生由学生自己出资出力再做一张乒乓球桌,这个建议得到了大家的同意,于是便开展了集资、拣木材、捐木材的活动。活动中,调皮的刘文、赵勤私自拿了家具厂工地的木材,霁虹等女生要他们把木材送回工地去,于是引起了一场争论,这便是话剧的高潮。最后,刘文和赵勤还是把偷来的木材送回工地去了。一个多月后,一台崭新的乒乓球桌做好了,男生用一台,女生用一台,他们双方不再为乒乓球桌的事争吵了。这出话剧,短小,场景简单,演员不多,好演。很适合在学校演出。
当然,校园剧绝不只描写学校生活,它的题材是很广的。一切对少年儿童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有所启迪的古今中外的生活故事都可以作为校园剧的素材。在选择和寻找校园剧的题材时,必须先了解少年儿童的兴趣爱好和追求;必须先分析时代、社会和家庭给他们的影响;必须先熟悉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只要深入到少年儿童的精神世界里去,题材是不难找到的。
②确定体裁
创作素材选定以后,可以根据素材的特点来确定较为合适的戏剧表现形式。一般来讲,故事性较强,情节动人,人物动作较多、较强烈的素材,适合用话剧的形式来表现。一般幻想性强,以花草树木、鸟虫走兽为主角的素材,只适合用童话剧来表现。一般故事性较强、情节不太曲折、人物动作不多的素材,适合用朗诵剧来表现。一般抒情味较浓,情调较轻松、活泼、奔放的素材,适合用小歌剧或小戏曲的形式来表现。
在确定体裁时,还要适当注意地方特色和少年儿童的欣赏趣味、接受能力。
③安排情节
把从生活中发现的或在生活的基础上想象出来的场面、片段、人物命运结构成剧,是写作剧本非常重要的一步。
情节的安排就是戏剧结构,也叫布局,是编剧的基础。比如工程师在建筑房屋之前,必需统筹计划,什么地方设正门,什么地方按窗户,什么地方为客厅,什么地方为卧室,这就是布局。如果布局不当,那么,建筑材料再好,也是白搭。戏剧的情节安排也是这样。
随着人类审美观点的变化,戏剧结构的类型也愈来愈多样化。但万变不离其宗,从剧情包容的范围来看,可分为开放式和锁闭式两种。
开放式是我国戏剧采用最多的结构形式,即从头到尾地表现戏剧情节,包容量较大,故事长,内容广,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锁闭式是直接从故事的高潮写到结局,直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和命运。将幕前的历史,人物的过去,全用回顾的方式逐渐叙说出来。或者是集中解决一个已经激化的总的矛盾。
此外,成人剧中还有一种结构类型叫做人像展览式。这儿,我们就不介绍了。
新时期以来,戏剧的表现形式有很大的发展和突破。从时空观念上来分类,又可分为时空顺序和时空更错两种。时空顺序的写法是按戏剧事件进程的自然顺序来组织情节,以主人公性格发展的时间顺序为线索来贯串戏剧的中心。时空更错的写法是它不完全遵守现实生活或戏剧人物性格发展的时空顺序来写,而是把过去、现在和将来,把现实、幻想、梦中的和回忆的事情,按照一定的逻辑,用倒叙和插叙等手法衔接组合起来。这种结构的好处是善于将人物内心活动外在化,便于用视觉形象代替语言的补叙。
现在还有一种新型的情节结构,就是把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和童话的意境片段交织衔接在一出戏里。用童话的幻想、夸张、变化来突出强化和补充现实生活中的矛盾。例如:《红头和绿头》(见126页)就是这种情节结构。场是写现实生活中的小强突然牙疼起来;第二场就转成童话意境了,整个舞台都是小强的口腔,牙虫红头、绿头在他的牙齿上凿洞;第三场写小强去医院治牙;第四场写牙虫被牙刷赶了出来。这幕剧采用了两种迥然不同的场次交换,童话意境场面更能激发小观众的兴趣。
校园剧结构短小,演出时间有限,因此所描写的故事情节不宜过于复杂和枝蔓横生,人物不宜过多和纷纭迭乱。应该抓住主线和主要矛盾来写,让少年儿童看了一目了然。
写校园剧时,应注意戏剧结构的安排。一般来讲,戏剧结构分为起、承、转、合四个阶段。
起,就是戏的开端。承,就是戏的发展,也就是矛盾的发展;人物性格的发展。为把戏引向高潮做铺垫。转,就是高潮,就是整出戏的高峰。这是最紧张,最触目惊心的时刻,也是最突出主题的时刻。合,就是戏的收场,即戏的结局。是一系列情节发展的最终交代,从而显示了作者对这一题材的独到见解。
每当情节布局完毕后,应想一想,自己写的剧本有没有引人入胜的悬念?有没有让观众产生渴望看个究竟的期待心理?人物的行动有没有出人意料的突变?情节设置有没有触目惊心的场面?如果有,就是个成功的剧本,如果没有,就必须修改,或推倒重来。
④锤炼语言
儿童剧的主要特点是用儿童语言来写戏剧的台词。儿童语言不容易写好,既要简明易懂,又要用字不多,还要生动活泼。儿童识字不多,掌握的词汇也不太丰富,可是他们却会用不多的词汇,来回调动,说出很有趣味的话来。儿童的这个本领,儿童剧作者必须掌握。
必须用不多的词,短短的句子,把故事巧妙有趣地述说出来。如果只板着面孔说大道理,恐怕孩子们是不爱听的。儿童剧作者,必须有一颗童心,用孩子们的办法去启发孩子,他们就容易接受,否则就会适得其反。儿童剧作者在锤炼台词时必须注意个性化、儿童化、动作性强、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等等特点。儿童剧作者在写教师和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的场景.中,不要给教师和家长按排长篇大套的说教式的台词,因为他们天天都在听教师和家长的讲话,在他们的时候又对他们重复这种语言,他们会很反感的。因此在写剧本时,戏中的老师和家长一定要用行动去实践自己的主张,让小观众多看他们的行动而不是听他们冗长的说教。戏中的台词要短小,要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而且还应该富有一定的哲理,给孩子们以启迪和回味。
三、儿童剧的舞台美术
什么是舞台美术?我们把布景、道具、灯光、服装、化妆等舞台造型艺术成分统统称为舞台美术。
这种舞台美术是固定在舞台框里的,是在一定的空间里的,都是从属于戏剧的。它必须从剧本出发,而又受剧本约束。
舞台美术的宗旨是,一切为了表演,一切为了表现人物。
①舞台布景艺术
帷幕拉开了,我们看到的是淡蓝色的天幕,绿色的榕树,红色的月季,七色的太阳伞,乳白色的靠椅观众立刻会感觉到这是一个夏天的日子,一股南方的气息。
如果帷幕拉开了.,我们看到的布景是单调的黑白色,上面画着战争的壁画,四面陈列的都是兵器盔甲,地上铺着血一样红的地毯......小观众立刻会感到这是一种战争的气氛。
这就是布景在起作用。
舞台布景的工作者首先要把剧本所要求的环境气氛渲染出来,要为小演员提供一个可以进行舞台行动的表演区,帮助小演员找到他们所需要的角色的行为、形体的自我感觉、场面调度等等。
②舞台灯光
有人说,舞台灯光是演出时的灵魂。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观众是需要通过视觉来看戏的;因为一个戏的气氛、情调和它表现的生活旋律也是要通过灯光来反映的。
一台戏,可以通过灯光的变幻、色调的明暗处理来表达编剧者的意图和导演的构思。有许多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地方,也可以靠灯光来表现,来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舞台灯光包括哪些因素呢?它包括光量、光质和光色。光和色结合在一起就是一种调子,任何一台戏都应该有自己的调子。
舞台灯光应该造成舞台时间的变化,也应该随着戏剧中的气氛变化而变化。如果舞台灯光能和戏剧动作结合在一起,能以光色传情,.那就更能让观众叫绝了。
③舞台服装
戏剧服装的主要功能是为小演员的表演提供外部造型的条件,为小演员塑造人物性格而服务。一台戏的服装设计,要从戏剧情节发生的时代、国度、地区、季节和人物的社会地位、职业以及心情等多种因素出发,要从有利于小演员的表演出发。
话剧舞台服装应该起着帮助小演员刻划人物性格、烘托人物情绪的作用。同时,还应该特别注意服装的制作技术,一定要便于帮助小演员动作的完成。
服装设计还应注意颜色和景物色彩的关系。例如,如果布景的总体是蓝色的,那么,演员穿的衣服就不要是蓝色的,否则,就会被淹没在景物的色彩之中了。服装设计应考虑时代感。什么时代,穿什么样的衣服。
④舞台道具
舞台道具在舞台演出中主要的作用是创造剧本所规定的环境,反映和渲染时代气息,烘托并帮助演员的表演。
舞台上每件道具的设置和运用,都要考虑到是否符合剧本规定的环境要求和人物行动的需要。这样,道具j才能从死的东西变成活的东西。
一个环境中放着的东西总要有用,如果没有用,就不要放在舞台上。
⑤舞台化妆
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要扮演一个老太太,一个小男孩要扮演一个老师......怎么办?总不能就这样走上舞台去演吧!这就要靠化妆。
化妆要注意化出鲜明的个性。但要注意不要脸谱化。好人不一定非得化妆成慈眉善目,坏人也不一定要化妆成青面獠牙。生活中的坏人表面上也不一定是张牙舞爪,很凶恶的。这些都不要形成模式。
总之,化妆工作应该从戏剧本身的需要出发进行创作。化妆艺术的性质和其他造型艺术一样,是在剧本的规定下,为演员塑造人物服务的。它的一切创造都应从属于戏剧。
四、儿童剧中的音响效果和音乐
①音响效果
在现实生活中,刮风下雨就有雨声,风声,雷声;走在大街上就会有汽车声,自行车声,摩托车声,人说话声等。人们可以从这些声音中辨别出自己在什么地方。戏剧的音响效果就是起这样的作用。
音响效果是组成现实生活环境的一种客观因素,为戏剧演出中再现生活的客观环境提供条件,为创造特定的戏剧气氛服务。当然了,话剧中的音响效果是经过导演精心选择和处理过的。选择的前提是根据剧本的需要。
当然,音响工作还应从剧本主题思想、人物个性表现出发,根据戏剧中矛盾冲突的发展来进行。
②话剧中的音乐
在话剧中,音乐只能是在话剧的表现形式制约下去发挥自己的作用。话剧要根据这个精神去配乐,观众就会承认它还是"话剧"。
话剧中的音乐只能是台词的衬托、衬景。话剧音乐除了烘托气氛外,还应该起到加强台词的表现力,揭示人物内心情绪,刺激人物行动的作用。用得好时,没有台词也是会非常传情的。